鄉村振興
馬春花:水產養殖闖出致富路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一師十三團堅持黨建引領,圍繞“一團一品”打造產業鏈條,不斷推進產業振興,呈現出百業爭舸競風流、增收致富我先行的喜人局面。
馬春花根據訂單捕獲小龍蝦。
走進十三團古渡口小龍蝦養殖基地,藍天之下,一片水域寬廣的坑塘碧波蕩漾,工人們正在捕撈小龍蝦,基地負責人馬春花忙著為買小龍蝦的客戶稱重裝車,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
馬春華養殖的小龍蝦。
馬春花是十三團一連職工,2017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大力推進,馬春花獨辟蹊徑、靠養殖小龍蝦走上了水產養殖致富路。
最初養小龍蝦,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畢竟在沙漠邊緣養小龍蝦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大家都覺得不行。但是倔強的馬春花偏要闖試一番。在說服了家人后,她就在塔里木河畔古渡口承包了坑塘,并牽頭成立阿拉爾古渡口水產養殖合作社,開啟了養蝦之路。
古渡口小龍蝦養殖基地。
十三團黨委、工會通過貸款、技術、用地等方面給予馬春花大力支持,并確定她為小龍蝦養殖示范戶。
2017年7月,馬春花從湖北潛江運來2萬尾種蝦,由于初次接觸小龍蝦,在長途運輸過程中導致部分小龍蝦死亡,由于新疆水質、水溫及各種外界因素與湖北差異較大,蝦苗投進水塘后又死了一批??粗粩嗨劳龅男↓埼r,家人都覺得馬春花的養殖計劃要泡湯了,但馬春花卻沒有放棄,抱著“再堅持一下”的決心,細心的養護著坑塘里的小龍蝦。冬季來臨時,坑塘里的小龍蝦僅剩1000尾左右,成活率不足百分之五。
2018年春天,坑塘水面冰塊漸漸消融。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馬春花把籠子投進了坑塘。
“我當時并不甘心就這么放棄,想著下個籠子看一看,如果沒有活的就放棄吧??僧斘沂栈\后發現,籠里有小小的龍蝦幼苗。這個發現讓我十分驚喜,這代表著小龍蝦在南疆越冬成功了,并適應了這里的環境?!闭f起那天的場景,馬春花格外激動。龍蝦幼苗的出現,揮散她一年來的辛勞和陰霾。
小龍蝦越冬成功的第一年,馬春花決定對坑塘水質進行改造,并從湖北潛江引進水草投入坑塘。
“小龍蝦特別喜歡這種水草,在它生長過程中,每一次蛻皮后,都會在這種水草下藏身?!闭驹诓ü怍贼缘男↓埼r坑塘邊,馬春花感慨地說。
馬春華為小龍蝦灑餌料。
水質改變了,小龍蝦也越冬成功了,可是到了夏季,小龍蝦還是會成群的死亡,成活率依然很低。眼瞅著小龍蝦的數量越來越少,馬春花也越來越著急。了解到在附近團場有人養殖小龍蝦,馬春花和社員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把本地繁育出來的蝦苗高價買回來投放到坑塘里,想試驗下本地繁育的蝦苗的適應環境能力和成活率。
功夫不負有心人。馬春花買來的本地蝦苗與湖北潛江的蝦苗經過彼此適應后,都存活了下來,并孕育了新的龍蝦幼苗。從清理水塘、消毒、栽種水草、投放蝦苗,經過3個多月的精心飼養,適應南疆環境的小龍蝦終于養殖成功。
收獲的小龍蝦。
“雖然小龍蝦養殖成功了,但我們每年還會到湖北潛江去學習水產養殖技術,不斷更新和提升自身水產養殖的能力?!瘪R春花說。經過多年的摸索,不斷突破小龍蝦養殖的技術難題,還研發出了“獨家秘方”讓小龍蝦健康生長,馬春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水產養殖土專家,由于她養殖的小龍蝦品質好,價格公道,產品供不應求。
“我們合作社現在有10名社員,小龍蝦的坑塘面積有500畝,畝產量能達到100到150公斤,這樣算下來,每名社員每年增收在五萬元左右?!?/span>馬春華說,“如今,塔里木大學在我們這里設立了小龍蝦‘研學園’,專門研究小龍蝦的生長習性以及相關事項。我們也積極向師市科協申請,準備打造‘科技與科普基地’,為學生們提供科普場所。另外,我計劃多元化發展水產種養殖,引領更多群眾多元增收致富?!?/span>
責任編輯:楊倩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