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
溫棚冬棗搶“鮮”機 經濟就業雙提升
八月的南疆,瓜果飄香。近日,在一師十一團十連塔克拉瑪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塔克拉瑪果業’)鮮食冬棗種植基地,棗樹上一顆顆、一串串成熟的冬棗壓彎枝頭,不少果實已黃中透紅,散發著誘人的清香,采摘工人正挎著籃子在棗園中來回穿梭忙碌。
8月11日,塔克拉瑪果業技術員劉永剛給果園管理員們做技術指導 阿熱依攝
8月11日,塔克拉瑪果業有限公司加工廠里工人在分揀冬棗 阿熱依攝
2009年,塔克拉瑪果業經過多方考察后,發現十一團十七連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天然病蟲害少,適宜冬棗種植,最終決定將鮮食冬棗種植基地選在該連。
從2009年種下第一顆棗樹幼苗開始,到2013年全部嫁接成冬棗,并建成4000畝冬棗大棚,經過十幾年發展,塔克拉瑪果業從1.3萬畝露天棗園、200萬株棗樹精簡成了如今的4000余畝55萬株的冷棚冬棗園,面積雖然減少了三分之二,效益卻翻了好幾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起近幾年鮮食冬棗種植基地的變化,塔克拉瑪果業技術員劉永剛說:“這幾年來我們一直追求的是品質,因此我們的利潤在逐年增加,同時冬棗成熟的時間提前了,讓我們產品上市更早、價格更高?!?/p>
眼下,隨著基地冬棗品質的逐步提升,塔克拉瑪果業培育出了“南疆脆”“疆域臻品”等品牌冬棗。
目前,塔克拉瑪果業4000畝冷棚冬棗迎來了采收期。據統計,2019年至2021年,塔克拉瑪果業冬棗平均畝產商品果1.5噸,畝均產值達3萬元以上。
塔克拉瑪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增加了周邊團場職工收入。
“現在一天的采摘收入在200元左右,等到進入冬棗成熟高峰期,一天就能賺到四五百元了,一個采摘期下來,我一人就能額外收入2萬多元?!闭跅棙湎虏烧瑮椀膯T工陳文秀說。
陳文秀是塔克拉瑪果業的老員工,和丈夫一起管著20畝冬棗園,又加上擔任冬棗采摘員,夫妻兩人一年可以獲得不低于15萬元的收入。
塔克拉瑪果業總經理羅勇告訴記者:“冬棗的種植、裁剪、護理、采摘、加工、包裝等都需要人力,光是采收期就需要不少工人,今年采收高峰期,預計每天可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p>
十一團冬棗產業種植起步早,經過多年的實踐種植,在樹形培育、水肥管理和控產提質等方面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特別是在提質增效理念和技術督查機制等方面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經驗,隨著冬棗品質逐步提升,在市場端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冬棗產業已成為當地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和具有地域性標志的黃金產業。
責任編輯:楊倩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