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薦
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

“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7月18日,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融媒體團隊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啟為期7天的“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本次活動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網信辦主辦,第一師阿拉爾市黨委網信辦、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網信辦、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網信辦、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網信辦、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承辦。
195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組建。10多萬將士脫下軍裝,披著戰火煙塵,飲馬天山南北,奔赴荒原,在戈壁荒灘開辟出了片片綠洲,建起了座座工廠。
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v使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生產條件簡陋,在兵團人的努力下,人跡罕至的荒原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洲,寸草難生的戈壁成為沃野千里的良田。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兵團人匯聚所有的智慧和力量,在西北荒原上創造了勝似江南的人間奇跡。
7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八師石河子市考察時強調:“兵團人鑄就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用好這些寶貴財富?!薄跋M蠹野l揚兵團精神,繼續努力、深化改革、腳踏實地、再接再厲,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p>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新時期新形勢下,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內涵的兵團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寫著不朽的傳奇,也成為了建設邊疆幸福城的強大動力。
接下來為期一周的時間里,采訪團將陸續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玉棗之鄉 老兵故里”的第十四師昆玉市,“屯墾古城 絲路綠洲”的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塔河明珠 軍墾名城”的第一師阿拉爾市,“中亞濕島 交響夏都”的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重走”軍墾之路,聚焦兵團老軍墾、老知青等群體,以及西部計劃志愿者、援疆干部等,現場集中采訪,充分挖掘兵團精神內涵,突出精神傳承,傳播城市形象,全方位展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項事業的發展成就。
為記錄和傳遞活動全程的重要時刻及精彩瞬間,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特開設“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專題頁面,其中包含“城市自畫像”“大美新疆 兵團印象”“兵團故事”等5個專題欄目,發布本次活動相關圖文、人物專訪、視頻、海報等系列內容產品。
“玉棗之鄉 ”上云端 “互聯網+”賦能兵團紅棗產業
作為“玉棗之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因盛產紅棗而出名。然而多年來,銷售紅棗都是當地的難事。
自從有了電商協會,第十四師二二四團的紅棗就搭上了“電商快車”,不僅銷售增添了新動力,而且打開了銷路,讓紅棗走南闖北。
7月18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第十四師二二四團電商協會,了解“電商經濟”如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難題——
紅棗銷售 如何搭上“互聯網快車”?
第十四師二二四團地處南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由于這里干旱少雨,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產出的紅棗因個大、皮薄、核小、肉厚、顏色好、干而不皺,維生素C含量高于蘋果七八十倍,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種蔬菜和其他水果都高出很多而備受推崇。
因為這里位于世界水果優生區的核心中央區,擁有最適合紅棗生長的無污染堿性沙化土壤,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以及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使得這里產出的紅棗蜚聲海內外。
自然而然,紅棗成了二二四團的支柱產業。
同時,團場還依托師團龍頭企業,堅持“產品訂單收購”制度,托底收購,企業、團場和種植戶建立起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紅棗產業鏈,使紅棗產業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為了讓豐收的紅棗能夠更早地走向市場,二二四團黨委采取多種形式促紅棗銷售。二二四團黨委轉變行政職能,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政務環境,邀請全國各地紅棗收購商召開招商會,讓入駐二二四團的企業享受多項優惠政策,為來團的紅棗收購商提供食宿報銷政策。
然而,除了常規措施外,如何能搭上互聯網時代的快車,擴大紅棗的銷售,成為了二二四團黨委近年來思考的焦點。
嘗試——
網絡直播 一年賣出70多畝地紅棗
“去年我是第一次嘗試網絡銷售紅棗,沒想到一年就賣出去70多畝地的紅棗,收入20萬元?!倍膱F八連職工李一平,抖音名為“紅棗姐”,樸實的外貌,干練的形象讓她在網絡上一炮走紅。
李一平,抖音名為“紅棗姐”
李一平說,以前她在陜西老家做生意,直到去年才跟隨丈夫來到昆玉市。而這里不僅紅棗品質優良,而且電商氛圍濃厚,便讓她有了網絡銷售紅棗的想法。
初次嘗試就讓李一平嘗到了網絡銷售的甜頭,從此她走上了網絡直播帶貨的道路。
剛開始她一個人干,到處學習網絡直播帶貨知識,一年四季賣過核桃、蜂蜜、沙棘、葡萄干等新疆特產,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粉絲群。
現在在二二四團,像李一平一樣從事網絡直播帶貨的人,也越來越多,二二四團八連的職工張銀銀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11月12日第一場直播。剛開始的時候,我對帶貨行業一竅不通,如何準備臺詞,如何回答觀眾提問,對于我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睆堛y銀說,后來她參加了各種電商培訓,利用各種途徑進行學習。
如今,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游刃有余。粉絲也從2000多增加到了8萬多?,F在直播間開播幾分鐘,在線人數便可達到上千人。而從去年11月12日到現在,張銀銀的銷售額已將近500萬元。
“其實團場有很多像我一樣從事網絡直播帶貨的人,但是大家都是單打獨斗,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會遇到瓶頸,這時候就需要專業指導?!崩钜黄秸f。
破題——
成立協會 讓網絡銷售做大做強
為了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網絡帶貨的行列中來,近年來,二二四團黨委先后成立電子商務中心,面向全團進行電子商務培訓;并在內地建物流園區,與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合作,打造二二四團的紅棗銷售電商平臺。
為了讓直播帶貨更加規范,二二四團還成立了電商協會。
談起成立協會的初衷,二二四團電商協會會長張森說:“電商協會就是要把大家凝聚起來,將網絡銷售業務做強做大。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賣,保質保量還有價格優勢,我們賣得開心,客戶也買得放心?!?/p>
現在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感受到了網絡銷售帶來的實惠,紛紛學習電商知識,皮山農場職工趙玉梅就是其中之一。
過去,趙玉梅摸不到直播帶貨的門道,后來她主動加入二二四團電商協會。通過參加電商協會的培訓,短短一年時間,網名為“四妹干果”的她已經擁有20萬粉絲。
“自從參加電商協會的培訓后,現在我已經能熟練掌握直播帶貨的技巧,現在一天的銷售額就有5萬元左右?!壁w玉梅高興地說。
目前,二二四團電商協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已發展成為集培訓、加工、銷售、客戶服務等為一體的致富龍頭組織。
目前該協會有會員156名,全國粉絲過億,年銷售紅棗3000多噸,與全國很多知名網紅有定期合作,銷售范圍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
“2020年我們的銷售額是6000萬元,去年突破1.2億元,今年預計能突破2億元?!睆埳f。
下一步,二二四團還將持續聚焦電商人才培養這一關鍵環節,把團場連隊網絡主播送出去,將先進的技術引進來,為職工群眾做好服務。(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金柱)
他們把人生“種”在了沙海
曾經的萬古荒原變成了萬頃良田,曾經的茫茫沙海變成了軍墾新城。73年前,一支驍勇無畏的英雄勁旅橫穿荒漠,挺進和田;73年來,軍墾兒女屯田沙海,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
正是這樣一群老兵,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最終將人生“種”在了這片沙海。
7月18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第十四師47團老兵精神展示館,探訪沙海老兵73年前的崢嶸歲月。
“你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
在第十四師47團,筆直的楊樹傲然挺立,嶄新的樓房整齊劃一,干凈的馬路向前延伸。機關大樓前的廣場上,明媚的陽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鍍上金色。紀念碑正中間鐫刻著紅色的“1949.12.22”字樣,銘記著解放軍來到和田那個閃耀著勝利光輝的日子。
進軍和田紀念碑
講解員曹瑞麗說,紀念碑整體由阿拉伯數字4和7組成,代表了四十七團;紀念碑底部寬為7.19米,指四十七團的前身部隊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七一九團;碑前有兩個臺階,之后是5個臺階,碑的總體高度為15米,指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碑中金黃色部分是和田地圖,地圖中的紅色標線是十五團進軍和田的行軍路線圖。
在紀念碑的對面,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紀念館本著立足本地、輻射全國的理念,以大力弘揚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為己任,迎接各地干部群眾參觀學習。
一批批參觀者為紀念碑敬獻花籃,然后來到正對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走進紀念館,戰歌嘹亮、號角吹響,解放軍雄赳赳、氣昂昂把五星紅旗插在和田的那一段歷史至今催人奮進。
采訪團在老兵精神展示館參觀
紀念館內有一件珍貴的文物,是第一野戰軍首長彭德懷、習仲勛發來的嘉獎電:“你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記錄,特向我艱苦奮斗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
說起這件文物的來歷,曹瑞麗說,1949年12月22日,四十七團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的1800名官兵從阿克蘇出發,在荒漠原野風餐露宿18個晝夜,徒步急行軍790公里,橫穿“死亡之?!彼死敻缮衬?,勝利平叛解放和田。
紀念館里,陳列著上百件兵團先輩留下的物品
而紀念館里,陳列著上百件兵團先輩留下的物品,以及一些屯墾雕塑。每一件展品,都講述著老一輩兵團人與大漠戈壁的故事。
“不占群眾一分田,戈壁灘上建花園!”
因為一道特殊的命令,這些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軍人,征塵未洗又走向荒原,就地轉業屯墾戍邊,把根深深扎在昆侖山下、大漠腹地,把一生獻給祖國邊疆。
三八線老兵紀念園內,參觀者擺放花束以示紀念
如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墨玉、皮山等地,一塊塊良田讓地圖上的綠色面積不斷變大。
在47團有一塊特殊的綠地,長800米、寬300米,被稱為“三八線”,現被建成老兵公墓,長眠著離世的老兵。
說起“三八線”的由來,曹瑞麗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剛剛在和田安定下來的老兵們集體申請赴朝參戰。雖然組織上沒有批準赴朝,但他們懷著人在邊疆、心在前線的感情,將開墾出的第一塊綠洲命名為“三八線”。
而紀念館保存著當年王震給老兵們手書的回電:“十五團駐和田萬不能調?!崩媳鴤冇靡簧鷪绦辛诉@道命令。
他們放下武器,拿起勞動工具,開始了讓沙漠變良田的努力。他們將開墾好的耕地交給群眾,再換個地方,繼續苦干。
沒有房子住,戰士們就挖地窩子;開荒種地,沒有牲畜,就用人拉犁耙;沒有工具,就自己做扁擔、編筐子。
戰士們用小推車推走一座座沙丘,用坎土曼砍斷盤根錯節的雜草根系,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開墾出萬畝良田,建起了四十七團。
在開展大生產、開墾大批良田的同時,戰士們大力發展工商業,先后發展了軋花、皮革、紡織、采煤、發電等工業,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有效增進了民族團結。
上世紀90年代,還有10余名老兵生活在47團,2017年尚有7名老兵健在。2019年,老兵劉來寶逝世,享年99歲。2020年,老兵董銀娃逝世,享年93歲。
395位老兵,現在還在世的,就剩下一位老兵
“總共有395位老兵,現在還在世的,就剩下一位老兵了,他今年已經90多歲?!辈苋瘥愓f。
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內,軍令號、水壺、飯盒、衣服等沙海老兵們使用的物件和相關資料保存得很完整。不少參觀者為老兵的經歷落淚,講解員也常常跟參觀者一起潸然淚下。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如今的四十七團,棗林叢叢、瓜果飄香、高樓林立,曾經的萬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曾經的茫茫沙海變成軍墾新城,曾經的沙海老兵們一個個老去,但沙海老兵的功勛和精神永遠不會謝幕。
“我以前在烏魯木齊上班,但媽媽說‘你的根在兵團,你還是回來吧’。在這種情況下,我就選擇回到了昆玉市?!苯衲?6歲的夏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的一名講解員,她在這里已經工作四年。而她的外公——王有義正是當年395位老兵中的一位。
夏天說,“老兵精神”指引著她人生前行的道路
夏天說,她從小就聽外公的戰友們講戰爭歲月中的故事,到她長大后,尤其是當了紀念館的講解員后,她才更加理解了“老兵精神”的含義。
“外公這一代的老兵經常說,‘軍裝脫了,可軍魂未丟;老兵走了,但軍魂還在。大家把骨頭埋在了大漠,把忠誠獻給了祖國,無怨無悔’。這些話始終影響著我們?!毕奶煺f。
85歲高齡的李淑蘭將一生獻給了兵團
今年85歲高齡的李淑蘭是一名山東女兵,當年自愿報名來到了和田,在被服廠工作。而她的老伴張英武也是“沙海老兵”中的一員。這么多年來,她僅僅回過山東老家兩三次?;貞浧鹨郧暗纳?,李淑蘭說,“那時啥也沒有,生活很艱苦?,F在好了,我們也住進了小區,生活環境比以前好多了?!?/p>
說起在兵團的這些年,李淑蘭說,把一生獻到了這里,她從來沒有后悔過。老人樸素的話語里充滿了對祖國的滿腔深情。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
沙海老兵用實際行動踐行兵團精神,牢記兵團人屯墾戍邊的職責使命。對祖國忠誠、對人民熱愛、對邊疆熱愛、對青春無悔的老兵精神,賦予兵團精神活的、永恒不朽的樣本。
“47團已經形成以紀念館、老兵故居、老兵驛站、‘三八線’等為核心的紅色旅游景區,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辈苋瘥愓f,“沙海老兵節”已成為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年均吸引游客9萬人以上。
如今,“老兵精神”在這塊土地上開枝散葉、開花結果,形成了堅定的信念和磅礴的力量,影響著一代代兵團人扎根邊疆、建設家園。一代代兵團兒女接過父輩的事業,傳承和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堅守在四十七團這片熱土上,在“死亡之?!鄙侠^續留下兵團人堅實的足跡,在兵團浩瀚的歷史上繼續書寫著維穩戍邊事業的新篇章。(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金柱)
昆侖山下流傳著一顆棗的故事
作為“玉棗之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因盛產紅棗而出名。那么,和田玉棗到底有多奇特?這里的紅棗有個怎樣的故事?
7月18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昆玉市紅棗精品示范園和昆侖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訪一顆小紅棗是如何撬動起當地綠色大產業。
田間地頭有了致富果
二二四團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全年日均光照達15小時,全年220余天的無霜期,無污染堿性沙質土壤,萬年昆侖山冰川雪水的灌溉,給予了紅棗最優的生長條件,每顆紅棗的長成,可以說是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在民間素有中國紅棗看新疆、新疆紅棗看和田、和田紅棗看二二四團一說。因此,這里的紅棗因品質持續優良,個大、皮薄、肉厚、口感甘甜而深受全國各地人民喜愛。
近年來,二二四團始終堅持“優棗”路線,確定了“穩定面積、調優結構、提質增收、加工升級”的發展戰略,堅持打造紅棗種植先鋒示范園。
“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種植,科學管理,抓好紅棗品質,種出受市場歡迎的高品質紅棗,讓紅棗樹成為了搖錢樹?!倍膱F二連職工劉福春說。他自從2004年種植紅棗以來,已經整整18年。
“我們灌溉的水是昆侖山的雪水,采用的是滴灌模式,種植上采取統一管理?!眲⒏4赫f,目前畝產能達到600公斤/畝,而銷售范圍也覆蓋了全國各地。
同時,當地紅棗行業協會發揮第十四師昆玉市紅棗資源優勢,依托紅棗產業振興,實現鄉村振興。
引導紅棗產業由傳統落后的生產管理轉向科學精細化的管理,幫助加工企業向現代科技水平的深加工發展,努力打造師市紅棗實現標準化和品牌化。
充分利用技術力量,研制開發適銷對路、高品質、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制定適應現代市場的銷售策略,開拓穩定的銷售渠道。
此外,他們還強化服務意識,制定紅棗質量標準,大力發展會員,開展業務培訓,發揮橋梁組帶作用,履行協會的基本職能,探索和創新協會運行機制、運作方式,誠信服務、致富棗農、做活紅棗產業、實現多方“共贏”。
地方企業亮出新名片
就在棗農們為一年高過一年的紅棗價格歡欣鼓舞的同時,在和田地區的另一處,紅棗正從地頭收獲到車間,經過加工后包裝成商品,以一種更成熟的形態走向市場。
公司銷售經理吳憲介紹說,在每年11月采摘旺季,他們廠房內的自動化生產線幾乎停不下來,經過粗選、洗果、揀選、干燥、分級等多個環節,地里的紅棗成了包裝精美的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
和田昆侖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隸屬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公司專業從事紅棗的生產、加工和銷售。2006年11月,公司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兵團重點龍頭企業,2011年11月公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作為一家擁有20萬畝紅棗生產基地、每年紅棗加工能力5萬噸、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的上市公司,昆侖山棗業公司的成立初衷,卻只是幫當地紅棗找個銷路。
沒有品牌就試創品牌,沒有包裝就請人設計,沒有市場就艱難開拓……
從一線城市贈送試吃開始,從最初的1噸小訂單開始,從沒錢打廣告到遍布全國主要城市的營銷宣傳,和田棗終于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而就在今年4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兵團生產北屯瓜子、圖木舒克冬棗、和田玉棗和哈密瓜4個產品的8家企業可使用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其中,第十四師昆玉市和田昆侖山棗業股份有限公司獲準使用“和田玉棗”地理標志專用標志。
“農文旅商”有效銜接成新目標
為充分挖掘全團15萬畝紅棗潛力,近年來,二二四團著力打造紅棗文化品牌,通過“農文旅商”有效銜接,提升紅棗旅游文化品味。
今年,團場又投資近400萬元,修建了寬2米,長300米的生態木棧道及相應配套設施,凌空就可觀賞萬畝棗園,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劉福春家的紅棗精品示范園
劉福春家的紅棗精品示范園,一直是各地游客來二連時必去的打卡地之一。
“現在園里修了游覽步道,每到下午,附近的村民和游客都會來我們棗園納涼、參觀?!眲⒏4赫f。
此外,為進一步挖掘紅棗文化內涵,2017年年底,二二四團投資近300萬元,專門建了3300平方米的紅棗文化館,從二二四團建團之初紅棗種植的探索引進到種植成功時的一路艱辛,再到大規模直播建園推廣,成為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生態林、致富果,再到如今成為全團、乃至全師支柱性產業,通過紅棗文化館講述了一顆棗的故事,這棵棗,它凝聚了兵團人的無數汗水,也折射出兵團人不屈的精神和智慧。(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金柱)
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看兵團人如何用手機種菜!
坐在家里只要打開手機軟件,就能完成對大棚蔬菜的澆水、施肥等操作。近年來,第十四師昆玉市嘗試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通過對農業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改造,為兵團鄉村振興插上了“數字翅膀”,就在2021年,皮山農場和二二四團被列為兵團數字鄉村建設試點。
7月18日至19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昆玉市皮山農場,了解昆玉市通過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及科技賦能促進職工持續增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背后的故事。
現代農業園成轉變農業發展新方式
現代農業園區是促進職工持續增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效抓手。
近年來,第十四師昆玉市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要求,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抓手,大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兵團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新路子。
皮山農場隸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坐落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麓。就在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公布《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目錄(2021)》,其中位于皮山農場的第十四師昆玉市農業科技雙創示范園入選。
而第十四師昆玉市農業科技雙創示范園,所展現出的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善、一二三產業融合、要素聚集度高、輻射帶動有力等特點,為推進昆玉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數字化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也不可逆轉地影響著鄉村的發展和農業的進步。
正是看到這一趨勢,第十四師昆玉市便以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嘗試突破傳統農業生產的范疇,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涌現,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其中,信息化、數字化不斷為鄉村振興賦能,為昆玉市鄉村振興插上了“數字翅膀”。
這里種菜用的是手機
“我們的智能日光溫室大棚,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全程掌控農作物生長過程所需的各種養料?!?月18日,昆玉市恒蔬無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韓永琦說。
韓永琦在講解育苗新技術
走進恒蔬無疆數字設施農業日光溫室大棚,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溫室大棚環境檢測顯示屏,上面清楚地顯示了大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
韓永琦說,大棚內設置了很多傳感器,傳感器把實時數據傳送到手機上,通過數據調整作物的施肥、澆水、補光,從補充作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到光照、二氧化碳的補給,只用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搞定,這是數字化為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
據了解,昆玉市恒蔬無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21年8月落戶昆玉市農業科技雙創示范園的,先期投資8600萬元,打造數字設施農業基地。
由于該數字設施農業基地離城鎮較遠,還沒有覆蓋5G網絡,為了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第十四師昆玉市專門協調網絡公司為企業單獨增設了5G基站,為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昆玉市恒蔬無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僅僅是第十四師昆玉市農業科技雙創示范園打造特色現代農業園區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第十四師昆玉市通過引進恒蔬無疆等企業,投資2.36億元,著力打造面向和田、輻射周邊的萬畝蔬菜基地。這些企業的落地,不僅為昆玉市及周邊地區提供了新鮮蔬菜,更為當地帶來了設施農業的先進理念和種植管理技術。
這里長出了反季節無花果
在新疆要說反季節蔬菜大家肯定不陌生,但要說反季節無花果種植,第十四師昆玉市絲路和融種植專業合作社那可是新疆第一家。
7月19日,采訪團來到第十四師昆玉市絲路和融種植專業合作社。
如火的7月,清香四溢的無花果掛滿枝頭,在絲路和融種植專業合作社皮山農場種植基地里,金傲芬、波姬紅等品種的無花果在等待著采摘上市。和田市很多商家也到這里來購買無花果,他們用無花果制作糕點、馕、飲料等,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我們的無花果口味好、品種優,主要銷往烏魯木齊、和田、喀什等地?,F在市場競爭大,一個果子能賣三元,年底競爭小,一個能賣四五元?!狈N植戶買買提明說。
目前合作社共有241個無花果種植大棚、42個社員。這里的反季節無花果,目前頭茬已經上市。今年預計能賣出三四十噸,產值將達百余萬元。此外,合作社還有五六十個其他大棚,租賃給種植戶發展甜瓜、西瓜、石榴等產業。
“大棚現在采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標準化生產是農業發展的方向,我們合作社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辟I買提明說。
近年來,合作社通過延長產業鏈,開發了果干、果醬、無花果月餅等產品,已銷往北京等國內多個城市,讓消費者享受到“從農田到舌尖的新鮮美味”。
為進一步發揮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作用,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和融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龍頭企業+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通過內涵挖潛、提質增效,調優結構、多元化發展的思路,不斷提升“造血”功能,實現了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和融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把無花果種植規模擴大到1萬畝。其中,建設超級大棚200座、冷棚300座、大田種植7000畝,并開發無花果醬馕等產品,在打造“無花果特色小鎮”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金柱)
“老兵精神”引領沙漠新城綻放光華
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南、昆侖山北麓的第十四師昆玉市,是一座新建6年的沙漠新城。然而,這座新城卻有著73年歷史的“老兵精神”作為指引。
正是在“老兵精神”的指引下,這座年輕的新城卻爆發著敢為人先的氣度與不凡。
“老兵精神”指引城市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新疆這片土地,牽掛著新疆各族群眾。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新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沙海老兵”英雄墻
7月12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這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第二次踏訪新疆這方遼闊疆域。
2014年4月29日,正在新疆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兵團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等問題同兵團干部職工座談交流,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說:“去年12月,第十四師四十七團9位老戰士給我寫了一封信,講了他們對新疆和兵團的期待,體現了扎根新疆、熱愛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精神,讓我非常感動……”
而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到的“老兵”,正是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扎根邊疆、無悔堅守,被稱為“沙海老兵”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四十七團的戍邊老戰士。
采訪團在進軍和田紀念碑前合影
73年前,“沙海老兵”舍生忘死,徒步穿越“死亡之?!彼死敻缮衬?,進駐和田。后來,他們鑄劍為犁,扎根大漠,開荒造田,屯墾戍邊,用忠誠、堅守鑄就老兵精神。
老兵不老,精神永在。老兵精神,激勵無數兵團兒女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不負韶華,筑夢大漠,而現在,更多“沙海新兵”用行動傳承老兵精神,用踔厲奮發的姿態,篤行不怠的執著,踐行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建設美麗新疆,共圓祖國夢想。
近年來,昆玉市完成《沙海老兵口述史》,整理上報《沙海老兵精神故事匯》書稿,出版《永不換防》系列叢書,創作歌曲《沙海情緣》等17首,舞臺情景劇《大漠豐碑》《瀚海逢春》,音樂劇《老兵精神代代傳》等文化精品,充分挖掘沙海老兵的民族團結故事。
三八線沙海老兵紀念園
同時,依托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四十七團老兵精神展示館,向師市廣大干部職工及社會各界人士,展示了沙海老兵精神,全面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昆玉市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南、昆侖山北麓。
2016年2月,昆玉市建市之初,第十四師昆玉市黨委就將綠化工作納入整體規劃設計方案。
2020年,連隊就硬化道路117.5公里,新安裝路燈1870多盞。除此之外,該師市還努力完善連隊公共服務設施,新建籃球場16個,排球場8個,羽毛球場18個,新建連隊小公園、小廣場8000多平方米。
截至2020年年底,第十四師昆玉市所有團場的連隊均已建成生活垃圾收集點,共配置垃圾桶2000多個、垃圾船160多個、垃圾轉運車10輛。除此之外,該師市還為連隊職工群眾改建戶廁4700多間,新建公廁19座。
經過6年的建設,如今位于昆玉市區的昆玉河猶如一條流動的多彩絲帶,讓人流連忘返,城區內法桐、沙棗、榆樹、海棠、冬青等各種既有生態效益又兼具經濟效益的樹種隨處可見。
“六年前這里剛準備建設的時候,還是一片戈壁。沒想到六年時間,這里已經矗立起了一座城市,而且還有這么美麗的昆玉河穿城而過,真是不可思議?!睆埐ㄊ潜鴪F廣播電視臺記者,他親眼見證了昆玉市的大發展,而這么短時間卻有這么大變化,還是讓他吃驚不已。
產業發展蹄疾步穩
產業興城,實業興邦。
2020年,第十四師昆玉市聚焦“林果、養殖、蔬菜、中草藥、牧草”五大基地建設,扭住引進龍頭企業這一關鍵,著力引進一批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核心的企業。
先后引進內蒙古綠田園、陜西海升等龍頭企業,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塔里木大學等建立合作關系,促成了“草畜一體化”項目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項目簽約;圍繞農業提質增效,建立蘋果、紅棗標準示范園基地,耐鹽堿優質飼草示范基地,設施農業示范基地4700余畝,推廣紅棗提質增效2.2萬畝,農業效益穩步提升。
去年8月,恒蔬無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落戶昆玉市,開始打造數字設施農業基地。
立足數字引領,大棚除了為蔬菜提供冬暖夏涼的適生環境,還安裝各種探測器等智能裝置,將環境信息、種植情況等以數字化形式呈現,為蔬菜建立起了在手機上就能查看的數字“健康檔案”,進而為施肥、澆水等提供科學依據。
恒蔬無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部經理韓永琦說,目前基地已建成30座沙漠專用型日光溫室,其中28座種植溫室,2座育苗溫室。
基地還為大棚指定“棚長”,由他們對種植質量、效益負責。并組成十余支專業隊伍,負責蔬菜培育、成長周期中的各項專業護理。
此外,昆玉市還圍繞傳統產業布局,進一步做大做優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綜合物流三大主導產業;圍繞新興產業求突破,大力發展5G新基建,數字技術、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迅速。
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戈壁荒野,到“人在城中,城在綠中”的沙漠新城;從一望無際的萬畝棗園,到企業密布的產業園區;從維穩戍邊的老兵精神,到再立新功的時代新貌。
現在的昆玉市,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相互交織,已經繪制出多姿多彩、開放奮進的新畫卷。(來源:中國網 周金柱)
圖木舒克冬棗暢銷北上廣深
本身擁有高品質的“綠糖心”,卻因為同質化嚴重、品質層差不齊,加上無序種植,沒有形成產業鏈,長期以來,“圖木舒克冬棗”面臨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近年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依據自身農業優勢,積極發展冬棗產業,成立了五十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統一種植、加工、銷售,形成冬棗全產業鏈。最終,“圖木舒克冬棗”銷往北上廣深等城市,甚至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7月20日,“弘揚兵團精神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圖木舒克市五十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探訪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冬棗產業異軍突起背后的“致富密碼”。
“冬棗棗”養在深閨人未識
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地處南疆喀什地區,毗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北緣,背靠沙漠。而圖木舒克市也是新疆最大的冬棗種植基地。
因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特殊的水土氣候條件,造就了圖木舒克冬棗多糖、維生素含量高等特點,形成了干物質富聚的“綠糖心”。種植出來的冬棗品質優良,口感酥脆多汁,香甜可口,100克凍干冬棗維生素C含量達到了800毫克以上,是獼猴桃的8倍。
過去,第三師圖木舒克市職工種植冬棗存在栽種面積小、靠天吃飯的問題,加之無法實現機械化作業,種植收益低。
尤其是第三師五十團屬于優質紅棗產區,棗樹種植面積達3.7萬畝,生產的冬棗在疆內外有較高知名度。但本地市場有限,若要運到疆外市場銷售,就面臨保鮮難、運輸成本高等問題。
好棗如何賣出好價錢,這成為了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和五十團思考的問題。
自2005年以來,第三師五十團開始陸續引進紅棗種植,2010年開始形成規模,紅棗種植面積5萬余畝。而2019年,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也提出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提出大力發展冬棗產業。
另辟蹊徑找到“金鑰匙”
“要想首先要調整產業結構,突出一個‘優’字,還要提高品質,打響‘圖木舒克冬棗’品牌?!?0日,五十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勇說,為此,在2015年5月,他們成立了五十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統一種植、加工、銷售,形成冬棗全產業鏈。
劉勇說,目前他們的產品已經遠銷北上廣等地
劉勇認為,合作社就要增加高檔鮮食棗品種生產,豐富棗產品種類,推行標準化簡約栽培,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利用“互聯網+”讓更多冬棗遠銷疆外。
為此,他們獨辟蹊徑從山東省引進新品種,利用當地種植技術優勢,引進“綠糖心”冬棗種植。
該合作社嚴格執行“減密度、增光照,減產量、增質量,減化肥、增有機肥”的田管要求,生長期全程蜜蜂授粉,推廣粘蟲膠、粘蟲板、殺蟲燈、反光地膜等冬棗標準化管理技術,由大田粗放種植管理向設施化栽培精細管理轉變。經檢測,生產加工的干棗含糖量達70%,維生素C含量比蘋果含量高約七十倍。
目前,五十團綠糖心合作社共有186戶社員,標準化冬棗種植基地1萬畝,暖棚24座,1000噸氣調保鮮庫2座、2000噸低溫冷庫1座,加工分選車間、實驗室、包裝室1080平方米和2000平方米凍干車間1座。
除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助農增收,合作社還解決了附近團場64人的就業問題。
成功注冊地理標志產品 冬棗變身“金果果”
劉勇說,合作社還購買了兩條凍干生產線,開始生產凍干紅棗。
“通過‘凍干技術’加工的紅棗,不僅“顏值”不變,營養成分也能基本保留,保存時間可長達一年,運輸也方便多了?!眲⒂抡f,投產第一年,合作社就生產了180噸凍干紅棗,產值達1000余萬元。
2017年,該還合作社購進一臺目前行業上較為先進的紅棗光電精細分級機,激光自動分選分級,形成冬棗清洗、分級、烘干、冷鏈、包裝等全產業鏈,其生產的冬棗、脆棗、無核棗、棗片、凍干系列等冬棗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兩種銷售方式,已逐步走向全國市場。
廠房入口處擺滿了凍干冬棗、凍干柿子、凍干杏、凍干辣椒等產品
20日,采訪團來到五十團綠糖心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凍干產品加工廠房,只見廠房入口處擺滿了凍干冬棗、凍干柿子、凍干杏、凍干辣椒等產品。
劉勇說,目前生產系列凍干產品,已經成為合作社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的突破口。同時,圖木舒克市還加大冬棗商標品牌建設,助推特色農業品牌發展,促進商標運用與品牌提升融合發展。
就在去年5月,“圖木舒克冬棗”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地理標志商標,這也是兵團首批地理標志產品。
“‘圖木舒克冬棗’在貼上‘地理標志商標’以后,不僅讓職工們的錢包鼓了起來,還為農業轉型、產業集聚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全新活力?!眲⒂抡f。
現在,“圖木舒克冬棗”產業異軍突起,年產量不斷增加,產品也供不應求。
劉勇說,目前他們的冬棗已經銷售到了北上廣深等城市,而今年他們也將擴大生產,力求能夠供應全國各地的所有合作商,擴寬銷路。同時,他們將根據市場需求,增強品質建設,著力提升冬棗品質,真正將“綠糖心”打造成為團鎮職工群眾致富增收的品牌產品。(周金柱)
從無邊荒漠到生態景區——圖木舒克建設旅游名城綠起來活起來火起
影響生態環境的堅決不碰;游覽項目路線規劃有可能影響生態的堅決不碰;對水資源、濕地有破壞的污水堅決不允許排放;景區所有旅游項目堅決不允許影響動物棲息。
近年來,圖木舒克市立足自身獨特資源優勢,把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戰略要求,將旅游產業納入師市產業體系中的支柱,打造了一批文化內涵深、示范帶動強的景區景點,推動了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而在建設中,不僅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起點打造,更對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四個“堅決不”政策不動搖。
7月20日,“弘揚兵團精神 建邊疆幸福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網絡主題宣傳采訪團來到圖木舒克市永安湖生態旅游區,探訪該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背后的故事。
立足優勢 打造5A級旅游景區
地處南疆喀什地區的圖木舒克市,毗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背靠沙漠,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上世紀五十年代,兵團人借助山體天然屏障在沙漠邊緣推土筑壩、挖渠引水修建了永安湖水庫。到了七十年代,經過三師數千軍墾戰士擴建,水庫擴容成為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平原水庫。
從無邊荒漠到風光無限的永安湖,正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兵團精神的生動體現。
而當下,這里卻成為了永安湖生態旅游區。
游客在永安湖生態旅游區游玩
據了解,永安湖生態旅游區是圖木舒克市當前重點打造的龍頭景區,區域涵蓋永安湖、蝴蝶沙漠、達坂山、濕地等自然資源,2020年底已全面啟動永安湖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永安湖旅游公路、44團至49團旅游公路、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永安湖生態治理工程、永安湖汽摩營地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及旅游設施項目,總投資近12億元。
“我們景區將按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建設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觀光棧道、標識標牌、旅游廁所、服務驛站、觀景平臺、污水處理、智慧旅游、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0日,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洪敏介紹,永安湖生態旅游區是南疆唯一將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種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區。
在景區招商和建設中,他們堅持四個“堅決不”:永安湖景區在項目招商中,影響生態環境的堅決不碰;游覽項目路線規劃有可能影響生態的堅決不碰;對水資源、濕地有破壞的污水堅決不允許排放;景區所有旅游項目堅決不允許影響動物棲息。
文旅融合 提升旅游生命力
文化是旅游發展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依托。只有把旅游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旅游產品才更具有生命力。
采訪團在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合影
從圖木舒克市前往永安湖生態旅游區,途中遠遠就能看到一座紅色“同心圓”。廣東援疆精心打造的“一”工程——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在戈壁灘中佇立,講述著這座古絲綢之路重鎮的輝煌歷史與新的榮光。
據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講解員董麗君介紹,中心紅色“同心圓”的建筑外觀,就像是各族同胞心心相連。內部展示內容分為屯墾固邊保家園、民族融合共復興、粵新同心齊發展三部分,運用全媒體手段和互動技術,生動呈現了屯墾文化、兵團文化、廣東援疆成效等內容。
當采訪團走進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寶貴的革命文物、一個個鮮活的感人事跡,引導游客牢記兵團歷史、弘揚兵團精神、傳承兵團文化。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通過聲、光、電等新技術,再現了老一輩屯墾戰士開發邊疆建設家園的點點滴滴。游客在參觀游覽的同時,可感受到軍墾戰士們在荒原上艱苦創業、戰天斗地的壯志與豪情。
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
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以弘揚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為特色,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千年屯墾文化,目前已成為游客最受關注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近年來,圖木舒克市依托豐富的歷史遺址、地質遺跡、生態景觀等資源,結合日益火熱的紅色教育,先后打造了屯墾歷史博物館、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輻射帶動了五十團夏河鎮團史館、四十四團永安鎮十五連知青館、四十五團前海鎮紅色愛國主義基地等一批紅色產學研教育示范點的興起。
成果顯著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據了解,2020年以來,圖木舒克市大力推進文旅產業發展,先后組建了新疆唐王城文化旅游投資集團和圖木舒克市景區管理服務中心,編制了圖木舒克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永安湖生態旅游區總體規劃》《海師圖生態旅游文化休閑示范園總體規劃》,全面推進或完成總投資近10億元的永安湖生態旅游區基礎設施、旅游公路、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土陶技藝館、永安湖汽摩營地、健身步道等一大批文旅重點項目建設,開啟了圖木舒克市文旅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當前,圖木舒克市以建設先進文化示范區為統領,堅持“文化+旅游+工業/農業/體育”模式,謀劃旅游產業項目,提升了產業鏈效應。
下一步,圖木舒克市將依托永安湖集“山水林田湖草沙”為一體的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龍頭景區。融入昆侖文化、山海經文化、龜茲樂舞文化等元素,結合現代聲光電技術、裸眼3D技術和元宇宙技術等表現形式,打造永安湖“山海傳奇”文化旅游區,力爭5年內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同時,完成唐王城千年屯墾文化體驗中心、土陶技藝館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工作,通過龍頭景區帶動師市全域旅游及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構建起文旅產業集群。(周金柱)
責任編輯:馬夢 夏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