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團動態
阿拉爾市厚植文明底色提升城市靚度—— “顏值”與“氣質”兼修
來源:團炬
日期:2022-05-12
惠風和暢,暖陽高照?!拔逡弧奔倨谄陂g,城市近郊游成為出行熱門方式,一師阿拉爾市周邊的印象藍泊灣生態觀光園、十一團沙漠之門景區內游客絡繹不絕;阿拉爾市圖書館、城市書房寧靜的氛圍吸引了不少愛閱讀的市民;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也備受歡迎,周邊縣市的游客紛紛前去打卡……
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以文化建設豐富城市內涵,以文旅融合激發城市活力,通過文明創建讓城市更具魅力。天山腳下,塔河岸邊,這座有著厚重屯墾文化和豐富旅游資源的軍墾新城,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圖② 市民在阿拉爾市參加彩虹跑活動(資料圖片)。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文化建設 豐富城市內涵
一座城市的底蘊在于歷史,一座城市的品位在于文化。
“五一”假期期間,走進阿拉爾市綠地陽光城市書房,圖書擺放整齊,環境舒適靜謐,讀者們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坐在自己喜歡的位置上,靜靜閱讀。
“城市書房特別安靜,特別溫馨,在這里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比起出去玩,我更喜歡來這里看書?!卑⒗瓲柺惺忻袷范i說。
城市書房融合了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是對傳統閱讀陣地的現代延伸和有益補充。目前在阿拉爾市共有3座城市書房,分別是阿拉爾市圖書館城市書房、綠地陽光城市書房和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鄰里中心城市書房。每座城市書房藏書1萬余冊,有閱讀席位近100個,是集學習交流、文化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閱讀新天地。城市書房對外開放近一年來,累計接待讀者5萬人次。
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健全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師團連三級聯動,新建鄉鎮連隊(村)綜合文化中心33座,改建擴建場館36個,“四建立四健全”的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全面建成,藏書38.5萬冊,到館90萬人次,文化服務效能進一步提升。整合阿拉爾文化館實體和數字資源,建成了包括藏書區、閱讀區、培訓室、影音室、數字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等的圖書館,建立了“總館+分館+服務點”的總分館制,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為豐富群眾文化活動,一師阿拉爾市積極開展“送文化下基層”慰問演出、送圖書下基層等活動;常年舉辦“文化超市”群文公益培訓班,開設舞蹈、圍棋、書法、攝影等培訓班;做到群眾文化年年有創新、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

圖為航拍的阿拉爾市胡楊河生態景觀公園(資料圖片)。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文明創建 增添城市魅力
文明是城市之光,是城市之魂。城市因文明而充滿魅力。
清晨,漫步在阿拉爾市區,暢通的道路,整潔的市容,多彩的花卉苗木,隨處可見的“志愿紅”或進行文明勸導或在熱情指路……從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黨委高度重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創城”宗旨,著力從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群眾性創建活動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著力打造溫暖幸福宜居地。
“五一”假期期間,在一師阿拉爾市幸福路街道學苑社區,小朋友在社區文化活動室學習繪畫,志愿者在一旁耐心地指導,講解繪畫要點;在新苑社區,志愿者組織轄區青少年觀看紅色電影、誦讀紅色經典書籍,引領青少年在學思踐悟中增長知識……阿拉爾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投身到創建文明城市的活動中。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實現了從黨政機關在職人員為主力到基層群眾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結構轉變,現有志愿服務隊伍988支,志愿者8.9萬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近4萬場次,志愿服務總時長732萬余小時,位居全國志愿匯排名第62位。
一座城市,因好人而充滿溫情。一師阿拉爾市還開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新時代好少年”和“身邊好人”推薦評選等活動,推出兵團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道德模范劉中德、秦先輝,營造出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人人爭當志愿者,處處吹遍文明風。阿拉爾市著力規范志愿服務管理,提升“保護母親河”“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勸導”“扶貧濟困”“支教助學”等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水平,持續倡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時代新風,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會風尚。
圖① 阿拉爾市民在圖書館讀書(攝于5月7日)。李向文 攝
文旅融合 激發城市活力
這里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地,是昆崗文化發掘地,也是三五九旅紅色文化的傳承地……如何讓鐫刻著厚重文化印記的城市,在新時代的發展中熠熠生輝?如何讓文化在阿拉爾這方沃土上更加鮮活生動?文旅融合,“融”出一片新天地。
“作為英雄的三五九旅傳人,一手拿鎬,一手拿槍,在萬古荒原上屯墾造田,建設家園,以熱血擔當和艱苦奮斗的精神,開辟了輝煌的基業,創造了這座現代化的城市……”5月2日,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講解員馬嬌,向前來參觀的游客作講解。
作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每天都吸引著近千位游客前來參觀,追尋歷史足跡,聆聽紅色故事,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五一’期間,我們館不僅有本地的居民前來‘打卡’,周邊各縣市的游客也紛紛前來參觀學習?!瘪R嬌說。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進文旅融合,一師阿拉爾市有條件、有優勢。
旅游與紅色文化融合,有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旅游與農業融合,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可以讓游客體驗親手采摘的樂趣;旅游與生態融合,有4A級景區印象藍泊灣生態觀光園;旅游與體育融合,有全國環塔(塔河)自行車大賽、萬人馬拉松活動……
目前,一師阿拉爾市已有集沙漠體育、沙漠康養、沙漠文化于一體的沙漠之門景區,集博物館、展示館、古墓遺址群于一體的昆崗文化園,集共享農場、特色民宿、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克里雅河古道風景區,集沙生動植物、生態治理、生態旅游于一體的三五九生態畫廊景區。
“文旅融合讓文化更接地氣,讓旅游更有內涵,讓群眾生活更美好?!?一師阿拉爾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士高說。
美麗抬眼可見,幸福觸手可及。在這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匯,讓詩與遠方從美好的憧憬成為可以愜意享受的體驗;在這里,文明新風猶如撲面而來的春風,吹進各族群眾心田,滋潤千家萬戶,讓城市“顏值”與“氣質”兼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未來,一師阿拉爾市正逐漸成長為一座有文化厚度、有發展活力、更具人文關懷的城市。(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敏)
責任編輯:于婷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