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詩與遠方不再是夢想 綠水青山不再是渴望
清水蜿蜒、道路平整、綠樹成蔭、庭院掩映……在六師五家渠市各團場連隊,街巷寬敞潔凈、民居掩映在綠樹花草之間;在芳草湖農場三十三連,道路寬闊平整,小院錯落有致;在一○五團七連,農家的院墻上,栩栩如生的墻畫分外亮眼。新時代,新兵團。一幅幅和諧宜居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兵團各團場連隊徐徐展開。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只有鄉村美,才有兵團美;只有兵團美,我們發展步伐才會越來越快,各族職工群眾的好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卑循h境的底色描繪得更加亮麗,需要我們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把生活的角角落落打造得干凈整潔。讓詩與遠方不再是夢想,讓綠水青山不再是渴望。
打造美麗鄉村要有“里”有“面”。鄉村基礎設施是鄉村宜居的“必要條件”,也是鄉村宜業的“先行資本”。六師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分類實施,加強團場連隊道路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實施廁所革命和垃圾清潔化、資源化處理;鼓勵職工群眾在房前屋后種花種草種樹,綠化美化環境。這些扎實舉措不僅讓團場連隊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環境越來越美麗,還能陶冶職工群眾的性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每一位職工群眾的幸福指數逐步提升。
打造美麗鄉村在景,更在人。建設和諧宜居的美好環境,發揮職工群眾的主體意識更為重要。美好的生活需要雙手去創造。同樣,干凈整潔的鄉村環境同樣需要發揮職工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以美麗“小家”帶動和諧“大家”,以職工群眾自覺自愿、由內而外的行動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這樣才能讓美好家園更加宜居宜業。
打造美麗鄉村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明的鄉風、良好的家風、淳樸的民風,這些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改變職工群眾的思想觀念,移風易俗、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才能深入人心,陳規陋習才能逐步剔除。轉變觀念,完善村規民約,普及衛生知識,講好鄉村故事、文明故事,增強職工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幸福感,美麗鄉村建設才會更扎實、更有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讓鄉村人居環境“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直接關系到廣大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直接關系到兵團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與腳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需要進一步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動人居環境整治,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深度、推進速度,真正讓美麗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責任編輯:石芳純 楚甲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