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高標準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兵團實踐
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
——高標準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的兵團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不斷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避免了土地資源浪費,為“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國之大者”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可持續的空間載體保障,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兵團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力爭高標準農田占比超過70%,主要糧食作物單產逐年提升,棉花保質穩量,建設規?;咝Ч麍@。
民以食為天,糧以土為本。兵團嚴守耕地紅線,加快集約使用和有效涵養,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奏響“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的兵團強音,確保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久。
守好子孫田,穩住基本盤
6月21日,二師二十一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來到十一連職工李愛德種植的90畝麥田里,對小麥長勢、畝穗數、穗粒數等進行抽樣測產調查。
看著金黃的麥浪隨風翻滾,飽滿的麥穗在風里搖曳,李愛德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笑著對記者說:“以前小麥都是大水漫灌,畝產在400公斤左右,現在高標準農田節水、節肥,土地利用率高了,小麥畝產可以達到700公斤?!?/p>
目前,二十一團1.95萬畝小麥即將收割,豐收在望。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必須牢牢守住耕地紅線。
據《兵團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兵團2021年糧食種植面積450.20萬畝,比上年增長15.5%;全年總灌溉面積2459.45萬畝,其中,耕地灌溉面積1862.54萬畝。
“綜合考慮兵團耕地數量有限、總體質量不高,以及生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等因素,耕地保護形勢仍十分嚴峻,必須毫不動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北鴪F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兵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把保護耕地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兵團按照“總體穩定、局部微調、量質并重”的原則,全面梳理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涉及的永久基本農田情況,根據兵團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對現有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優進劣出,強化耕地保護,在穩定利用中大力推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整改補足?!笆濉逼陂g,兵團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耕地保有量1637.85萬畝和永久基本農田1362.09萬畝的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達1369.2萬畝。
“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筑牢糧食安全基石,要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審查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要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要求進行補劃?!北鴪F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保護性耕作,土地更肥沃
“施用微生物菌劑的小麥色澤飽滿,生長速度也更快。今年,我種了91畝小麥和玉米,全部用了微生物菌劑?!苯?,六師軍戶農場六連職工安磊撫摸著即將開鐮收割的麥子,感慨地說。
自2021年以來,六師五家渠市著力探索微生物菌劑助力農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將科技含量高、綜合效果好的微生物菌劑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經過在部分團場的示范試驗,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新疆準噶爾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總技術員尹榮亮說:“使用微生物菌劑能改良土壤、減少污染,越來越受到職工群眾的青睞?!?/p>
過去,兵團農業生產主要依靠地膜覆蓋、施用化肥來提高作物產量,依靠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結、重金屬污染、耕地退化等。不斷下降的耕地質量,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威脅。同時,粗放式經營的農業發展方式,也使土地的負荷越來越重。
如何做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及管理工作,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兵團人面前的一道考題。
近年,兵團抓住農業轉型升級戰略機遇,全面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以土地整治為平臺,優化建設用地格局,推進存量用地挖潛,提升低效用地利用效率;利用兵團土地整治信息化監測監管平臺,加大督察力度,積極引導和組織連隊職工參與土地整治,使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糧食作物連年高產。2021年,兵團糧食產量達到280.88萬噸,比上年增加39.44萬噸。
推動土壤修復和農業綠色發展,兵團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完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監測網絡,開展土壤培肥改良、退化耕地綜合治理等,有效提高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讓廣袤的土地更加綠色健康。
在十四師二二五團周邊的一片“荒漠”上,一根根出地樁靜靜地插立在沙土表面,如果不特意介紹,人們很難想象這里是今年這個團新建的一片高標準農田。
“現在這片土地正在排鹽排堿,等種植小麥等作物培肥地力后,土壤將會得到改良,這些農田就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種植作物品種。到那時,高標準農田將真正發揮作用?!倍鍒F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張玉兵說。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兵團糧食長久安全的物質基礎。目前,兵團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63萬畝,項目區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凸顯了兵團農業集約化、規?;膬瀯?,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提高用地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一直貫穿于兵團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始終。近年,兵團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工作,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推進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工作,健全兵團地價體系,完善產業項目用地政策等,為兵團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北鴪F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只有建設用地嚴控增量、挖潛存量、節約集約,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才能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p>
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實施以來,兵團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土地4.24萬畝、閑置土地1.44萬畝,將挖潛盤活存量土地與支持產業項目發展相結合,引導項目投資落地到存量土地上,打造審批程序少、企業負擔低、投產進度快的招商引資優勢,進一步優化了兵團營商環境。
此外,兵團還通過定期開展城鎮建設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基準地價編制及更新工作,完善土地市場價格機制,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做好要素保障服務是項目落地生根的前提。兵團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局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全力做好兵團重大項目用地服務。足額配置計劃指標,提供全鏈條跟蹤服務,建立重大項目用地“服務管家”制度,今年兵團重點調度的85個重大項目已保障用地的項目有66個;為重大項目用地開辟綠色通道,做到即收即辦、優先審批,全面優化審批流程,不斷提升建設用地審批質量和審批效率。截至目前,兵團批準各師新增建設用地較去年同期增長152%。精準有效的要素保障,為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責任編輯:張藝馨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