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
以共同體意識“立德樹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p>
教育是“人”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因此,“立德樹人”必須緊緊圍繞學生和教師這兩個相伴相生的主體展開,構建新型和諧師生共同體,統籌處理好師生之間、學生群體、教師群體這三大關系。
一是轉變思想,強化亦師亦友師生關系。南京大學圍繞“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要求,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中心”,教師由“教”的專家轉變為“學”的專家,教學過程變成“學習共同體”建構過程。疫情之下,圍繞教育部“推遲開學不停學”的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學習“線上教學”,各部門,特別是教學、網絡中心等部門,加強引導、提供支持,進一步增強高校網絡課程、大學生慕課、翻轉課堂等有利于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的資源實力。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以獲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為契機,形成《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方案》,依托十大育人體系,努力構建以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為特征的“三三三”一體化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品德高尚、意志堅定、基礎厚實、知行合一”的地學創新人才。
二是朋輩教育,助力友愛團結生生關系。發展心理學雙生子差異實驗研究表明,基因和共同環境(包括家庭)大約只能解釋50%-60%的個體差異,其余40%-50%主要來自同伴影響。南京師范大學積極營造人人成才的新環境,以“傳承社團文化、踐行人才培養”為主題,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建設實踐育人作用,主動創新朋輩教育內容與形式,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力量與作用。
三是各得其所,打造良性競爭教師關系。為更好激勵高校教師潛心立德樹人、勇于科研創新,各高校都建立了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系列人才激勵計劃。比如,注重效率優先,兼顧特色與公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自身專長與能量,各得其所,進而讓人才隊伍大起來、活起來、強起來。(節選《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曹玲玲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