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精神
讓我們的精神象征“老有所養”
作者:時言
來源:兵團日報
日期:2022-07-15
胡楊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區特有樹種,對穩定荒漠生態平衡、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有一定作用,對于研究荒漠氣候變化、河流變遷、植物區系演化以及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等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更是獨具地域特點的重要旅游資源。胡楊樹也因其樹齡長、耐寒耐旱、抗風沙、生命力強等特征,被賦予多種精神象征,孕育出偉大的胡楊精神。
近年來,兵團對胡楊等樹種的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未能形成制度化、系統化保護和利用,監管、保護機制不健全,經費和保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還有一些胡楊樹因地處偏僻,尚未得到有效保護,面臨“老無所依”的困境。
保護胡楊樹,就是筑牢生態屏障,保護我們的精神象征。要把這些胡楊樹當成“傳家寶”留給子孫后代,必須堅決地把保護責任扛在肩上。相關團場尤其是負有直接責任的單位和個人,要按照《森林法》的要求,對胡楊樹進行建檔管理、定期監測、科學管護,不能以資金、人員緊張等借口規避責任,特別是在交通、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不得隨意砍伐、移栽和破壞。
堅持科學保護、精準保護。要進一步摸清家底,建立胡楊樹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胡楊樹信息化管理;相關團場要制定符合實際、能夠落地的保護方案,及時開展胡楊樹“體檢”和“治病”工作,通過疏松表土、補充養分、設避雷針、噴灑殺蟲劑等防治手段,確?,F有胡楊樹得到有效保護;要明確和擴大護林員工作職責、管護范圍,及時購置專業設施設備,實現胡楊樹動態管護。監管和執法部門要落實責任,嚴厲打擊破壞、濫伐胡楊林等違法行為;要加強科普宣傳和政策講解,讓職工群眾了解古樹名木保護知識,提升保護自覺性。
將胡楊樹保護納入生態環境治理、旅游產業發展中系統謀劃,有關部門要及時出臺胡楊樹保護中長期規劃,積極開展胡楊樹種人工繁育研究,引導相關團場根據水土條件、胡楊樹分布狀況,學習總結甘肅和內蒙古部分地區人工種植經驗,推進規模適度的人工栽植,進而建成一批胡楊樹主題公園和旅游景區,以此帶動旅游業發展,反哺胡楊樹保護和樹種人工培育工作。
責任編輯:張宇帆 丁夢飛